用探究的眼睛去看世界----浅议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用探究的眼睛去看世界

----浅议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海口九中地理组:叶芸杏

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是当今教育的迫切要求, 也是改革地理教学的立足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团体(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i]

在地理学习的领域,“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肖川,2002

小学和初中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更要以儿童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探究是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发现,它含有自学的意义,但又不仅仅是学生的自学,而是自学基础的发现。

二、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关于“印度”这一课前,教师可以播放印度歌曲,并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具体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接着,教师要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学习“印度”这课时,教师提问“为何印度人口增长飞速?”这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探究的内容和探究伙伴。

例如,在学习欧洲旅游强省时,让学生亦来探究海南省发展旅游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各小组分工不同,有的小组负责采访旅游公司,有的采访游客,有的采访海南本地人,有的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在小组成员的确定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电脑的同学可选择网络组,家有亲戚朋友在旅游部门工作的可选择采访旅游公司等等。

3、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法等)的培养和概念思维图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时地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如扣住情境点换位,捕捉“空白”点延伸,抓住模糊点探究,挖掘定势点创新等。例如,在探究海南省发展旅游的优势时,教师在学生分好组之后,引导不同小组确定不同的探究方式,如采访旅游公司可采用现场采访的方式,采访海南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小组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该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设计问题,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应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对逆向思维应多加鼓励;要注重活动与其他相关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活动。

4、课外提升,引导学生用探究的眼睛看世界

探究性学习的“功夫”都在课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主题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海南的气候和长寿岛”的关系;带学生去火山口参观时,引导学生探究火山地区的地容地貌、庄稼植被、旅游资源等等。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并根据计划监控课题探究的进程,以便减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产生的挫败感。

三、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如:活动的设备、场地、经费、时间等;为学生组织、协调好各种人员安排,如:学习小组的组合、各小组人员的搭配、组长的确定、组内职责的分工、与课题探究相关单位人员的沟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沟通等,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不仅要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

3、地理探究课题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给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4、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

5、在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这具体表现在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的观点,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6、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i]  陈维莉,《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