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06日

第一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动物的运动》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生物新课程内容体系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精选和串联了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中的十大核心主题,每一核心主题之下又设立若干二级主题。本节课属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核心主题中的二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在前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环境中常见的动物类型,体会到动物的生存必须要具备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结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实际是对前一章具体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奠定基础,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显得自然而贴切,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本节利用一个课时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骨骼肌的相互协调作用” 。教材试图通过设定“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运动的结构”,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紧扣“人与生物圈”这一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生物新课程的贯彻理念、教材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的思维观点。

     3、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教学重点:

    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设立依据:

    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自由运动,了解了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接着要解决的是“动物依靠什么来完成运动”和“动物怎样完成运动”之类的问题,所以认识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骨骼肌的相互协调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运动可以帮助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这是达尔文有关适者生存理论的一个具体表现,有利于学生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四) 教学难点: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设立依据:

    上述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层次较高,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等一系列的学习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掌握,因此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的精神。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完整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去分析,该知识点都应作为本节课必须突破的难点。

    解决方法: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常见动作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亲自参与示范,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得到启发和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1.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教法:

    利用CAI课件教学手段,运用启发、演示、举例和学生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2.学法指导:

    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各种野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如猎豹狂奔、鸟儿高飞、鱼翔浅底等,使学生感到亲切好奇,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旺盛的求知欲。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动物的——

学生思考问题,积极作答:运动。

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2、提出问题

    邀请学生与自己共同做屈肘的动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胳膊外形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这一动作大家现在做得很轻松,但如果是脱臼的话,手还能自由伸缩吗? 为什么?(师参与交流,对探究讨论较差的小组适当地进行指导,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3、引导探究

    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例如可以根据脱臼为什么不能运动这一问题讲解骨、关节、骨骼肌三者的联系。还可以举生活中上坡拉车与推车时绳子的松紧来讲解肌肉的舒张与收缩的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好演示模型,让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师动画展示:伸肘和屈肘的动作。生看动画,加深理解。)

    用课件演示哺乳动物通过运动觅食、避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动物运动对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时,仍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可以让学生谈谈每次剧烈运动后身体的感觉,思考:体育锻炼除了有运动系统参与外,还有那些系统也在同时工作呢?你是如何得出依据的?(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评价,及时点拨、总结。)

    4、归纳总结

    师:(设疑,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板书。)

   (1)本节课主要探究合作学习了什么方面的知识?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什么样的结构。

   (3)说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是否存在联系。

   (4)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5、能力拓展

     师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评价。)

     生1.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练习题的基础知识部分;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解答实际应用部分。

     6、升华情感。

     结束语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