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之策略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2日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之策略
                                                                  执笔人:海口九中  林小慧
乘着盛世的春风,伴着五月的花香,自2007年3月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试验基地正式在我校挂牌成立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科研工作,专门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对本课题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陈运香校长为本课题的总牵头人,对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指导帮助、监督协调,为本课题组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并购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课题组负责人教研室温艺红副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周曼雯老师,为本课题的开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安排。课题组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之策略》为科组子课题,引领实验研究小组教师积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心的科研教学活动,如温艺红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自然渗透》,黄巧艳的子课题《知我海南,爱我海南》,周曼雯的子课题《走进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郑婉媛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林小慧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审美》,李春晖的子课题《经典美文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张淑萍的子课题《古诗文与课堂教学》,黄慧的子课题《诗歌鉴赏与传统文化教学》,黄玉娟的子课题《漫谈对联》,王中美的子课题《琼瑶作品与古典诗词》,曾桃的子课题《品味家乡文化,让语文走进生活》,吴丹的子课题《文言文与语文教学》,柯慧的子课题《端午的文化与精神》。在国家总课题组、市教学研究培训院的专家的热情指导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科研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专家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被评选为优秀实验学校。现将我校的课题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常规教学为主阵地,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根据阶段研究计划,我校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所教班级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利用每周开展的国学课堂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知识的要点和提高学生认识与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知识等问题,通过集体备课、观摩交流等形式,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校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课题组围绕子课题,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每位实验教师每年都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如温艺红老师在《散步》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研读探究、品味咀嚼后,引导学生体验反思、感悟亲情。课堂上,学生或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和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获取的故事;或配合画面,在《相亲相爱》的乐声中,朗诵《相亲相爱》的歌词;或通过自己的体验明白了,亲情是伟大的更是可贵的,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捕捉爱的影子,哪怕是父母关怀的一个眼神和亲切的一句话语,文章主题在此得到了升华。
又如林小慧老师在《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中,结合课文,推荐学生阅读屠格涅夫在当年同一月份写的另一篇文章《老人》,让学生课内课外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情怀。学生也经过学习思考认识到,在《蔚蓝的王国》中,看到的不应是垂暮之年的忧伤,而是对青春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看到的是作者乐观向上的大海一样的胸怀。
教材中的文言文更是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周曼雯老师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中,抓住契机启发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作者的经历思考“作者生活的年代,真的有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吗?”、“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在今天看来,桃花源真的是个理想社会吗?”等问题,学生的激烈讨论,定格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瞬间,学生也深刻体会到了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美。
二、以文学社团为依托,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课题组、“萌芽文学社”的语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与名家讲座。如 “迎世界读书日”知识竞赛、“走进名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鲁迅作品赏析交流会、“诵经典,学做人”读书交流会等等。通过推荐名著新书和阅读方法指导,这一系列主题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储备,也激发和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阅读的价值和快乐,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萌芽文学社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有幸邀请到了诗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来我校开展题为“诗歌与中华文化复兴”的文学讲座,并成功邀请他担任萌芽文学社的首席顾问。李少君老师以他的睿智和充满诗意的讲演,让在场的师生更深入的理解了“文化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软实力”、“中国文字是一种诗意的文字,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文化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等内容。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学生被激发起的对诗歌、文学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在场的全体教师感动不已!通过与作家、诗人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不仅汲取了文学财富,受到了文学熏陶,还提高了文学修养,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热情。
此外,实验教师王中美老师还开展了一次题为“影视文学之
魅力——琼瑶影视作品赏析”的讲座。王中美老师从作品名称、影视歌词、剧中台词三个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谈琼瑶的影视作品与古典诗词的关系。这次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琼瑶的影视作品在题材、情节、结构、格调笔法、审美标准、形象塑造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琼瑶影视作品,不要狭隘地把它理解为爱情小说,其实琼瑶阿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上了古典诗词的启蒙课。在阵阵掌声后,学生掀起了一股探讨影视作品中的古典文学的热潮。
三、以校本教材为抓手,体验传统文化神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形式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不断更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我们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学好语文,仅守着一套课本是不够的,还要广泛涉猎课外各类优秀作品。这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视野,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生活,关心社会,提升人文精神,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2010年晚秋,由海口九中语文组师生合力编写的语文读本《读美文·悟人生》面世了!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读本,《读美文·悟人生》的宗旨及编排方式都体现了它是一次新课改的尝试。其本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宗旨,采用“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优秀作品并精心挑选推荐”的编排方式,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贴近生活,富有人生启迪意义。此外,选文后附有学生自己编写的推荐语与读者分享,读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填写选文后由学生设计的思考练习题,不求统一完整的答案,只求能充分地享受阅读的过程,并有所积累、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写字与诵国学经典的活动。
2011年11月28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生命意义,传承民族文化”的《弟子规》诵读大赛在我校拉开了帷幕。此次比赛以初一、初二年级的40个教学班为单位,赛场上选手们的朗诵形式多样,通过独诵、领诵、对诵、唱诵等多种形式诵读经典诗文。他们用清新甜美的朗诵把诗文的音韵之美、情势之美、意境之美展现地淋漓尽致,悠扬的音乐声和选手们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交融在一起,整场比赛生动活泼,高潮迭起,让师生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共享了经典文化盛宴。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比赛圆满结束。此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既传承了中华文明、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使全体师生在诵读中享受了中华经典诗文的美,体验了传统文化神韵,进一步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为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渗透增添了一份特色。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践行传统文化精神。
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应借助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成为自然渗透传统文化,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学行为的一个切入点。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建构能力的功能,还能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溶为一炉,冶炼出综合素质的“合金”。
(一)“诵读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诗歌朗诵比赛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的特点。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健康的、优秀的、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精神财富!
这一阶段,我校课题组开展了“诵读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等系列主题诗歌朗诵比赛。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经典文化的赞美与歌颂。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社会的精神风貌。这一系列主题诗歌朗诵比赛,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学生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对传统经典文化的颂扬,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培育和弘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海口九中莘莘学子那种“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的美好未来。
(二)“砚里丹青绘秀景,笔下浓墨生奇葩”书法绘画大赛
砚里丹青绘秀景,笔下浓墨生奇葩。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展现中国书画艺术魅力,提高当代中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校成功举办了“校园·家”书画大赛。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我校学生书画才华和精神风貌,同时也为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本次的书画大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书画才华的平台,涌现出很多很有书画潜力的人才,发掘出一些有创意的人才。学生也在校园艺术活动创作的过程中,在与队员的交流合作中,以他们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团结、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加深了他们对交流合作的理解,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读书伴我成长,经典与我同行”读书征文活动
在课题组和全体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校精心开拓书源,采用多种形式,如开放学校阅览室、开辟阅读长廊、设立班级图书角等,向学生提供了多种阅读途径。同时,各班建立了读书小组,为读书征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这一阶段,我校课题组开展了“我爱祖国”、“我爱文学”、“文明美德伴我行”、“雷锋精神永存我心”等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以读书征文活动为载体,我校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读书征文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开启了一道道美德之门。全校同学热情高涨,参与面广,文章质量不断提高,许多同学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喜爱写作的小明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牵手你我他,幸福千万家”主题实践活动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长辈那儿得到了太多的关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只讲究个人的快乐,不关注别人的感受,普遍缺乏一颗“爱心”。个别学生对亲人的爱视为理所当然,漠视亲情,不懂得珍爱亲情。同时也由于班级学生超员,个别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划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个别接触时间有限,从而造成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课题组温艺红老师组织了一次以“牵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力图加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的联系,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温艺红老师利用上公开课的机会,让学生、家长共同学习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散步》一文,共同感受人间至爱亲情;让学生、家长共同观看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让家长关注《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的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策划活动,关注“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系列报道,并共同参与其中;在学校开展的家长开放周上,举办学生个人才艺展示会,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家长了解孩子及孩子的伙伴;设置名为“成长的足迹”的展台;制作班级电子相册,记录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编制以“情义无价”为题的文集,分为亲情、友情、师生情三个篇章;召开以“真情告白”为题的主题班会。以上系列实践活动,在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中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访民俗风情,品家乡文化”社会调查活动
海南民俗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独特的教化功能和规范功能,已为历史所证明。我校课题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从语文学科与自然社会、民俗风情等方面入手,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能适宜学生认知水平的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传统习俗,名人事迹,地域传奇及传统文艺样式等文化形式,以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是:
1、传授方法
在开始活动时,先整合名著阅读与推荐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西游记》,以“走进孙悟空”为主题,挖掘人物的精神与思想,让学生掌握发掘资源、整合资源、交流资源的过程,学会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走进研究对象最本质的特点。
2、发掘资源
查一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查找出有关我们海南的地域人文、文化习俗等资料。
访一访: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收集材料。
搜一搜:组织学生主要通过上网的方式,搜索寻找与海南传统文化有关的资料,查找有关海南发展的动态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初步的筛选、摘录和整理。
听一听: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老人、群众,了解我们海南古老传说和奇闻逸事。
在“品味民俗风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去搜集信息,探究问题,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个体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他们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与人物对话、与诗文对话、与古迹对话,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通过参与本课题,我校实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我校连续三年获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优秀实验学校”称号,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单位、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海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海口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海口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海口市有效教学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我校温艺红、黄巧艳、周曼雯等七位老师荣获“优秀实验教师”称号;李丽贤、王中美老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一、二等奖;温艺红、周曼雯、张淑萍老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此外,通过参与本课题,我校学生加强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提高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文化素养,取得了以下学习成果:多名学生荣获全国“五好小公民”优秀习作多种奖项;出版萌芽文学社《“我和你”原创文学作品集》;出版《柳絮轻扬——“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学生优秀作品集》。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我校有序有力的开展,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当然,我们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方法和途径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作为有责任的实验学校、实验教师,有义务竭尽全力去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我相信,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一定可以而且也应该深入的开展下去,并将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