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练习的教与学策略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5日

一、当前化学学习的困境

    化学难学是许多初中学生的感叹,大部分学不好的都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认真作好了笔记,但碰到自己做题还是不会正确分析课后做了大量练习,成绩还是提不高,总是没感觉

    化学难教同样是许多化学教师的感叹,教师常常吃惊于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学生往往学到后面了还似懂非懂,反复讲过的题型再次出现学生依然出错。

    习题是做不完的,学生固然有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同等的外部条件下,注重练习教与学的策略,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学练习教学的指导思想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一般常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作用和主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之去主动探索。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重心要转移到启迪心智、开发潜力中来。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化学知识逻辑性和抽象性相对较强,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很好的情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取得好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而习题练习实际上是掌握知识过程中运用知识的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恰当地安排各种类型的习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启发学生分析……逐步学会灵活地利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学化学习题的教与学犹如一条纽带,把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体现了化学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练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一定范围内解决若干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某些思考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三、化学练习教与学的策略

    1、明确练习的目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点,力求“透彻”理解,举一反三,变化各种情境,紧扣知识点,这是基本思路。习题讲解或练习之前,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习题讲和练的过程及过后,要将习题的目的慢慢渗透,避免学生沉于题海而忽略其根本。

    2、习题讲解重在解题指导。有人说,老师多讲一些例题,可以使学生熟悉更多的题目类型及其解法,这样在参加考试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老师讲例题的目的决不能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更多的题目类型,以便应付考试。老师讲例题,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学过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来处理、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

    应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问去读题、审题,思考如何解,学生不重视读题和审题因而准备不充分的情况随处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仔细地读和审,加以必要的解释,使他们对题目有个一般的了解,不可以自己在备课时对题目早已深思熟虑而匆匆一念便了事。读、审时,让学生列出已知信息和未知量。讲解不能死抱着解题模式方法,应着重于化学过程的引导分析,分析中注意联系知识点,既兼顾知识又进行能力训练。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弄清题目所描述的化学现象或化学过程的本质,从而理清正确的思路。对于给出“多余条件”或形式上“缺少条件”的题,指导具体分析抛开或补充。若直接告诉结论,强调注意点,做解题示范,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无法也不可能去思考,只能靠课后大量时间去消化复习。

 讲评后要反思,深化知识点。如果解完后不加思考马上去解另一道,不但效果差而且容易陷入“题海”。进行多角度回顾,尤其是典型题,才能由此及彼,才能触类旁通,可以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思考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及结果的合理性,问题条件的引申变换、一题多问和多解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课后必要的练习,既巩固知识并通过训练提高,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从“题海”中跳出,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训练。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于覆盖题型,布置较多习题让学生套用解析,重复不断地模仿练习,希望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这固然是一种方法,但从教育效率的角度去分析,则不宜提倡。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门化学学科,他们有各科学习任务,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今天,这种“题海战术”应该摒弃了。要转变为以问题为载体,训练思维,渗透化学的思想方法上来,我们要抛开“填鸭式”,布置的习题应少而精,吸引学生思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过程,每一步都不马虎,真正理解化学内涵。鼓励一题多问和多解,积极拓展,以“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好学生练习题。选题要循序渐进”,注意搭配好基本练习题和综合题,使得在打好基础和培养能力方面相辅相成。如果一味选择难题、拔高题,要求过高反而会使学生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结果不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同时由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规律不懂,基本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违背了练习的本意,大大影响今后的学习。我们可以先选一些帮助理解概念、规律的习题,再做些常用技巧的活用题,当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后,再补充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题。为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平时可以补充一些信息题和开放题。可采用一些条件多余需选择或条件不足需假设,运用多种不同的解法得出多种可能的正确答案的开放性习题来加强探究性,充分发挥能动性,开发潜能。也可以开展课后征集自拟题活动。

 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做习题的原则,即独立完成并重视思路的探讨。学生做习题一是检查自己对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等。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难的习题做得少了,于是便花很大力气去攻难题,记住一些解法。这些学生脑子中虽有许多解难题和复杂题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情境,脑子里记住的各种题型和解法与不熟悉的化学情境对不上号,仍毫无办法。如果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解答的,如果学生对求解过程中的依据,每一步涉及的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基本的化学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问题的基础,再经过解答一定数量复杂问题的锻炼,他就可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与习惯,因而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强调,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类型。注重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化学状态、化学过程和化学情境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等。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总之,学生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

    4、鼓励学生作整理和总结。因为习题千变万化,五花八门,可谓题海无边,练得太多会搞得晕头转向,不但真正的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可能连基本的运用也忘掉了。而且练习的目的在于真正将知识弄懂,因此,我们还要从习题中跳出,所以学生做完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将练习中涉及的问题与课本知识对照起来,重新理解有关定义、法则,重新整理知识点。同时,学会单元小结,题型归类,相似题对比找出异同等,以便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前后章节关联理清,方法归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因此,无论教师抑或学生,在练习的处理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争取每讲、每做一题,务必真正弄懂,务必有所收获。那么,化学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