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怎么设计?如何撰写?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6日

课题研究方案怎么设计?如何撰写?


设计——即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制)。既是对研究作出具体的计划,又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选题,是把停留于大脑中的选题及研究设想转化成完整系统的书面材料的过程。

课题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左右,主要包含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含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及预期目标;

4.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下面对各部分的撰写方法与要求一一详细阐述如下:

(一)关于如何写“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关键是“现实背景”。所谓“背景”,即对本课题研究起重要影响的情况。“现实背景”,

是要求回答受到什么样的现实背景情况的驱使而需要展开对某问题的研究。即为什么要研究。是要求着重反映本人、本校、本县(区),甚至本市的背景情况、实际中碰到的、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况。

这里介绍阐述得比较好的例子:

①课题名称:《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幼儿园的多年教学中,经常碰到有孩子把积木塞进鼻孔,或手拿剪刀、竹竿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或爬高爬低,乱挤乱撞,造成呼吸障碍、刺伤、摔伤等事故。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中也经常报道幼儿被拐、溺水、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事件,而且许多事例触目惊心。我们对幼儿园200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为

分类孩子出生以来受过伤的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情况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指导、教育的
没有进行过孩子出现问题时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进行
人数984811537200
百分比49%24%57.5%18.5%100%

由上表也说明,幼儿期是事故突发的频繁时期。分析后可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自身的弱点。幼儿在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体力等方面远不及成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时,很难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幼儿家长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还很不重视。据资料反映,国外对幼儿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强于国内孩子。另外,家长希望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较为全面指导和教育的人数达100%。这说明家长对幼儿园寄予极高的期望。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幼儿园教育大纲对此方面要求不够强调,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完整教材。因此,我们把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②课题名称:《科学课适宜活动量的研究》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科“立足学生发展,要突出学生探究”,体现新课标要求的现在的教材,文字量很小,留下的是探究活动的空间。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明确意图是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得通过一定的活动来体现,尤其是须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来实现。那么,科学课中的“活动”问题非得去认真研究不可。

这样写,是密切结合了课标、教材、课堂、教学目标等,显得非常贴切。


 

(二)关于如何写“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课题申报者平时所掌握的有关研究情况,也要求课题申报者以本次课题申报为契机,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扩大学术眼界,多方面了解掌握与所选课题有关的研究情况和信息,以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点”或比较新的角度。

要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实际,作理解性地综合阐述,防止将网上浏览到的材料原封不动洋洋洒洒地写上,而不从对本课题起指导作用的角度进行消化理解,也不考虑本课题将要在综述基础上研究什么,忽视我们本县(区)、本市、本省研究到什么程度,等等。

具体要求:

◎了解前人对于本研究题目做过哪些研究,引用些什么资料,用的是什么方法等,使自己受到启发。

◎从前人的研究题目中,与自己研究题目属同一类性质或类似的研究,可以从前人的研究步骤,建立的假设和进行概括与分析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科学结论中获得参考。

基本途径: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咨询、向科研管理部门、行政管理机构了解、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等。





(三)关于如何写“课题研究的内容(含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和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这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具体设计。

这在课题的题目中就出现了,但还不够清楚、明确、具体。这里需要把具体的、一个个方面的内容考虑出来。


这里介绍阐述得比较好的例子:

课题名称:《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内容: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研究:

一是交通安全;二是生活安全;三是活动安全;四是防火安全;五是防止意外伤害。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是采用集体教育活动进行;二是通过玩角色游戏进行;三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四是利用一些环境进行;五是与家长联系配合进行。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一是案例、故事分析法;二是游戏模拟法;三是对比法;四是反语激将法;五是家庭作业法。

上面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的设计,可以看出课题设计者从“内容安排”、“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并将“内容”与“研究”结合在一起,而且将“研究”作为中心词,这就是课题研究了,区别于一般的工作计划了。

2.“课题或主要概念的界定”:这是对课题的解释,是具体确定研究的角度或侧重点。

如《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的课题界定:

所谓“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

出的“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进行广泛性、大声势的新课程改革实验,这样一种宏观情势、现实环境之下。

所谓“发展性评价”,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即试图为了改变评价中存在的“强调甑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的状况而进行的“评价改革”。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评价改革”包括“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等。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发展性评价”,主要在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但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密切相关。“评价”中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形式是考试,又受到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主要概念的影响,所以研究中往往将“评价”与“考试”连在一起,称“评价与考试”。

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作为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主要应考虑将要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的认识。比方说“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研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寻找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探索提高质量的途径、方法,揭示某种教改措施同提高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目标”的设计,要求从几个方面去着眼,条分缕析,而且要具有可行性。以《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的研究》对“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的设计为例:

形成自我保护教育序列,提供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教育的活动设计。

通过教育,使幼儿掌握有关自我保护方面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规律进行揭示和探讨。

上面对“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的阐述,很有层次感:一是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序列、设计,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可仿照采用;二是对幼儿有哪些帮助,使幼儿掌握知识,增强意识,形成能力;三是理论突破,如规律性的揭示和探讨。


 

(四)关于如何写“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这主要是对研究实施的设计,对研究中措施、策略的设计,是解决做些什么的问题。即如实验性课题研究中的“自变量”要素。

如《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其操作措施及做法的设计是: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法

初一(1)、初二(1)两个试验班的分组,采用平时以异质分组为主,活动时结合其它分组形式的方法进行。

◆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小组合作的操作、演示学习;3.小组合作的反馈、讲评;4.小组合作的测试、竞赛。

◆开展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

1.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沟通;2.以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各尽其能为原则;3.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4.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来备课;5.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集体观念;6.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与训练,防止消极现象的出现;7.定期调整小组成员、座位,提高交往频度;8.在范围、时间上适当控制,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9.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关于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还包括研究方法。看了许多份课题的《研究方案》,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笼统罗列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法、实验法、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研究方法的内涵:即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等。分为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和教育科研辅助性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技术(如抽样是确定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观察、问卷、谈话、测量是收集资料的手段;统计是分析资料的技术等)。

如何阐述:一项课题研究一般主要采用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报告”,主要采用调查法;“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大体采用文献法;确立实验班什么的,大体是实验法。所谓实验前的理论学习,是实验的准备,前、后测及其总结等,是实验采集和分析数据的手段,是“实验法”的辅助方法。



所谓笼统,是说没有结合本课题研究作出具体阐述。怎么才算是具体阐述呢?

《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是这么阐述的:主要是研学有关理论和文件,吸收外地改革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吸取多年来改革实践所形成的有益经验与成果,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考察调研,研制政策性文件,并付诸指导落实的行动以推进改革,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

又如《科学课学生适宜活动量的研究》,对研究方法的阐述:方法,取决于研究内容和目标,“适宜活动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活动量,是多少的问题,而非有无的问题,这需要采取“对照”的办法进行研究,涉及教师对教材、学生的把握,把握得好,活动量少照样能达成教学目标,反之,则活动量很大,也还是完不成教学目标或完成得不好。涉及到教师的引领作用,如教学设计巧妙、又适当点拨,学生活动量就不会是很大,而教学目标却能很好完成。看实验效果,需要对在不同情况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测试,需要观察不同情况下学生的参与、表现等情况。等等,都需要用到对照的方法。

●关于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还包括研究工具、对象。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工具往往不写;研究对象也就一句话,如某某班等。这方面好的例子如《初中生学校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对“研究对象”、“研究工具”设计阐述如下: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431名初一至初三(即7-8)年级的中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227人,女生204人,年龄范围12—16岁,平均年龄14岁。

◆研究工具

所用研究工具系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中的《压力来源量表》。该量表用于测量学生在学校体验到的压力状况,包括课业压力、常规压力、师生关系压力、同伴关系压力、自我压力五个分量表,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反映方式为题目所描述情况的出现频率由低到高的1-4四级评定,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采用SPSS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

上述“研究对象”人数不是整数,显然比整数具有可信度。所介绍的工具,比较具体,确实可靠,科学性无庸质疑。

●如果是搞实验,还应写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所谓“自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操纵的教育影响;“因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控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是指影响因变量但并非自变量的其他一切变量,为了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必须予以控制的变量。如研究“某种香水对女性内分泌周期的影响”,使用香水是自变量,女性内分泌周期的变化就是因变量。两组女性的选定及香水的如何使用等是控制变量;如要验证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态度会影响学生作业成绩这一假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态度就是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定成绩属因变量,对每组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练习的时间、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等这些会影响练习成绩的因素就是这个实验的控制变量;如《PBL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语文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是自变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生命意识、独立个性的增强是因变量,学习小组间的差异性及样本的代表性等是控制变量。


 

(五)关于如何写“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要有阶段时间和阶段任务。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来。课题组人员分工也要具体、明确,不能全由实际主持人一人来做。有的课题较大,需要确立子课题,那么,由谁,承担什么样的子课题,应该明确。

点击链接:课题组成员如何分工才比较合理?


 

(六)关于如何写“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这主要包括课题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擅长、欠缺,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

许多课题的《研究方案》,对“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往往写不出,主要原因是课题申报之前没作任何研究,直接申报县(区)级的,甚至市、省级的,或者对自己研究的其他课题,包括本校其他研究的课题没有加以联系起来,象是孤零零的一个。因此,申报市规划课题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要求对本单位其他课题研究情况甚至一般研究情况作出了解,以反映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