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同步课堂,促进教师成长一一海南省同步课堂项目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纪实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9日

  同步课堂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优质校和薄弱校协同帮扶,促进薄弱校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薄弱校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其自造血功能的主要形式。同步课堂的开展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2021年5月25日上午8时,海南省“同步课堂”项目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综合楼202教室顺利召开。开班仪式由省电教馆王松科长主持,参会人员有:海南省电教馆牛新文馆长、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王继新教授、专家、教研员及学员。

  开班仪式上,海南省电教馆牛新文馆长发言,他希望培训班学员们能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同步课堂”教学教研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教研中去。


  上午,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分别给我们作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解读》和《同步课堂+AI:提升乡村学校质量的实践》两场报告。

  王继新教授针对我国以往教育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指出2018年之前的称为教育信息化1.0,之后的称为教育信息化2.0。

王教授主要从时间维度、作用维度和其他维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作用。

  “互联网+AⅠ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王继新教授建议,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AI为创新要素,将城乡师生通过互联网创新联接起来,构建教学共同体,实施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创新,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进而构建城乡共生的教育新生态。

  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黄涛教授给我们作了《基于学习分析数据的精准教学实践》的讲座。

  黄涛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学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教育改革,充分利用各种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测量与记录,并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来指导教师更精准地教学,以达到精准教学与学生学习行为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发现教学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干预,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模式,切实提高精准教学质量。

  2021年5月26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付卫东教授给我们作了《信息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报告。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教育均衡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基础教育离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和公平还有差距。尤其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等,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比如农村教学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优秀师资进不去留不下等问题普遍存在且不易解决,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难以实现;农村学校、边远学校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不但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和数据库共享基础教育的优质信息资源;更可以通过实时通讯手段进行网络支教,实现优质教师人力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从而解决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可见,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破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期瓶颈。

  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陈实教授给我们作了《通过学习分析促进同步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讲座。

陈实教授主要从同步课堂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同步课堂中学习分析的主要内容、怎样做同步课堂的分析、运用学习分析促进同步课堂学生学习案例、同步课堂学习分析与教师专业成长五个方面,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全面把握作为一名同步课堂实验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

  2021年5月27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郑旭东教授给我们作了《推进课堂革命:深化“三个课堂”应用的议题、趋势与挑战》的报告。

  针对“三个课堂”的建设问题,郑旭东教授提出对“三个课堂”的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从理论上为“三个课堂”的各种典型应用模式的科学性进行阐述。

郑旭东教授提出,在教育教学质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时,应用“三个课堂”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这一意义上讲,在“三个课堂”应用的早期阶段,其对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帕累托改进”,随着应用不断走向深入,想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便越来越困难,因此融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深化课堂革命,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和师生的交互关系,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创新和发展“三个课堂”的应用模式,探索形成“三个课堂”新的有效推进机制。

  下午,我们来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馆参观并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成立是顺应人工智能和教育变革趋势之举,挖掘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如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将学校与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单位(平台)及其他机构整合在一起。

这次活动主要采取“参观+讲解+提问+解答”方式让学员们来更加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参观、体验,了解到了包括工程中心的发展历程、“未来教育”的具体应用与模型构想、研发产品的相关应用、教师-学生互动平台、云课堂等内容。学员们在参观完后,呈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活动后期,学员们与王继新等教授以及在读的博士、硕士们进行交流学习。此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学员们都愿意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增进学员之间的感情与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2021年5月28日,我们来到了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参观学习。

在这里,我们参观并了解了未来教室、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区分于传统课堂,老师转变为学习组织者,核心任务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未来课堂对教室环境、教师教研、教学评价、课程编排等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总结支撑未来课堂的四要素包括:

(1)先进的教室环境,包括虚拟的环境及智能的装备,如智能的课桌椅、移动的讲台、多功能化黑板、交互式大屏、学生个性平板,VR教学装备、仿真实验器材;同时搭配先进的教室布置,如开放的教学区、不固定化学生座位、小组式桌椅搭配;

(2)先进的教学课程与学习内容,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及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生动有趣涨知识系列课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欲;

(3)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组织方式,教学采取项目制、探究式、混合式等模式,课堂组织转为小班制、分组式,师生、生生平等互动等;讲究引导学生“探索、假设、验证、展示、再探索”过程,也就以学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是自主学习的个体;

(4)教与学数据贯穿整个过程,通过教学数据平台及信息化应用将如上设备、内容及教学行为、学习结果等数据链接汇聚,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场景各环节,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分层化,最终达到学习个性化及精准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们作为同步课堂实验教师,将肩负使命,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为海南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符海华

审核:黄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