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育人体系 推进有效教学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4日

创建育人体系  推进有效教学

——海口市第九中学

 

    海口九中是一所有五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多年来,学校秉承在发展中传承,在创新中超越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办学业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办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课堂效率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从2009年10月开始,我校全力以赴投入到有效教学的研究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力图通过科学管理、德育创新、校本科研、教学改革等手段,建立有效的育人体系,全方位推进有效教学。历经三年的实践探索,初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一、常规管理  科学有效

    在管理方面,我校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遵循从严、从紧、从细的管理原则,制定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监督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扁平式二元化”的管理结构旨在提高管理效率;激励机制的方式实现教师的自律;教研活动常规化,科学化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上述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学校的运转始终处于高效、有序的状态。

    “扁平式二元化”管理,即年级组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目标管理制相结合,分别按照管理细则落实到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组团到各个年级履行监督、帮扶职责,部门、年级、个人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融为一体,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现了决策到实施的短程化,有力促进了工作目标的落实,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的顺利开展,形成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每年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进行以促进科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和谐团队”和“卓越团队”的评比。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论坛、德育论坛,让优秀者在论坛上传经送宝,扩大榜样的影响力。一年一度的全省教学开放周,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个人教学艺术的平台,新秀辈出,省市教育教学专家精锐的现场点评,更使老师们受益匪浅。上述激励机制的建立使九中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注重师德、乐于奉献、主动发展的良好教风,也实现了教师管理从制度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化。

教研活动由教研室、教导处统一布署,分科组或备课组进行,要求做到“四定三研五统一”即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主题、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研究学情、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统一目标计划、统一教案课件、统一课时进度,统一作业测验、统一质量分析。科组及时进行“经验与困惑”的交流活动,形成全组教师相互磋商,共同解决教学难题的机制。教师之间通过教研活动建立了积极的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营造了积极进取、擅于钻研的校本教研校园文化氛围,无形中形成了教学质量跟踪体系。

    管理结构的扁平化,激励机制的人性化,教研活动的主题化,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激发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德育创新  多元评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始终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制定了符合初中生成长的育人目标即培养美好品德,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经过实践和总结提炼,构建了以“德育主题课程”为主线,以“美好成长足迹”为动力,以“班级共同发展”为突破口的有效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主题课程,以专题层次递进为特点,内容包括规章学习、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学生一入学第一课就会读到《新九中人》手册,让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除了规章学习有统一的校本教材外,其余主题课由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在仔细甄别、反复权衡的基础上,选择小、亲、近、实的素材编写德育主题教案,在班级使用后定期在年级交流,形成资源共享。

   “班级共同发展”指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展开的各种评比,例如,文明班评比、广播操比赛、文艺表演赛、各类体育比赛等。从初一开始,倡导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班规制定、班徽设计、教室布置都彰显班级个性及特点。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促进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

    而九中的德育工作最具创新性的亮点是:设计了有利学生成长,能给予学生平等关爱,尊重学生差异的评价体系。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平等关爱为导向,贯穿积极向上的育人理念;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上有同学、老师、班主任、家长等;评价内容则涵盖丰富,如学业优秀、成长进步、品格优良、个人特长又或一篇好文章、一次新收获、一个小发明等……只要是能激励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内容都可以评价,所有评价结果都记录在《我的美好初中》的册子中,每一位九中学子的记录册上都留下了自己美好的青春足迹。

    九中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量化管理及家校联系手册》,学生可在手册中填写我的榜样、我的座右铭、我的追赶目标、我的成长计划等内容;学生每周的在校表现都量化在手册中,家长通过手册留言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孩子及时提供帮助。学校、老师、家长三方合力,产生了持久的正向牵引力,使得学生的成长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通过系统、有效、持续的德育管理,学生初中三年中不仅能有良好的道德表现,而且对其未来更能产生一种持久、深远的影响。

三、校本科研  促进成长

    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通过培训和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每学期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各种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性培训之外,学校一直坚持实施系统的校本培训。

开展系统多样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教学理论及方法。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校长讲解,强化课程领导力。校长坚持从教育思想、课改形势,课改理念和学校课改发展方向上深入研究,在全校职工大会上,不断将这些先进的思想及理念讲解给大家,强化课程改革的领导力,率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有效教学”的实践。(2)专家讲解,科学引领。例如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向全体教职工讲解教学前沿理论、新课改理念,有效教学操作方法等。(3)专题讲座,具体指导。近几年,学校分阶段、分学科请省、市教研员,对不同学科的教师以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科研、评价命题等方面具体指导。(4)骨干教师交流引领,教学改革形成共识。凡教师在省内外学习参观,都要在科组进行交流,使老师们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认识。(5)集体教研,提高学科专业素养。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有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教学展示、教学研讨、学法分析等;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开展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由教导处和教研室牵头成立由50名学科骨干组成课题研究组,根据推进有效教学要求,开发解决问题方案,提供实践案例,进行示范课展示,组织网络教研,参与博客讨论等。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是:(1)在案例中诊断:由各科组教师轮流提供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围绕提供课堂教学效能,进行总结提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教学反思中改进:要求每位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让老师们在反思的过程中“逆着河流可发现源头,顺着河流漂泊可找到大海”。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3)在“行动研究中”互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组织老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研究主体,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

    校本科研使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近三年内,有40篇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有4名教师在全国有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三、教学改革  创建模式

    我校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研究以来,最突出的成果是,自主创建了“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小先生一拖N”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符合本校实际,理论支撑点厚实,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升级模式空间,适合所有学科应用。由九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50名骨干在所任班级连续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平行分班的背景下,不进行补课,不加大作业量,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各学科平衡发展,近两年的中考成绩突飞猛进,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大幅度提升。

    “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中的“三学”指:学生自学、学生代表展学、教师导学。1.学生自学。学生根据《三学两评》学案及课本自学,学案编写由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分担,骨干教师负责审定。内容包括:教师寄语、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练习,学习评价等,自学可在课外或课内进行。一般情况下,建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多利用课外时间自学,其他学科多利用课内时间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利用网络、书籍、学科小先生、教师等资源帮助自己完成自学。2.学生代表展学。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展示自学思考结果。展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谈阅读感受,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教师在此环节注意捕捉学生自学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重点问题,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学生理解中的误区,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找到抓手。3.教师导学。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突破重点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个性特色的展示阶段。此环节对老师的要求比过去更上一个层次,教师课前要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问题提问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此模式中最有效、最精华的部分,学生自学中已掌握的教师均不再重复,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两评”中的“一评”是指在当堂练习反馈阶段,学科小先生对徒弟进行的指导评价。此环节是此教学模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使课堂由静变动,张弛有序,符合初中学生发育阶段好动、精力不集中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优秀学生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后进生也得到切实帮助。“二评”是指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即每班将学科成绩优秀的20名学生聘为学科小先生,每名小先生与3至4名学生“师徒结对”。小先生负责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预习功课,答疑解惑,对徒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师徒之间实行动态管理,徒弟的成绩连续两次高于师傅,师徒之间就转换角色。这样,形成生生互帮互助的氛围与机制,使得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学科小先生一拖N”的模式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增进友谊,提高能力、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策略。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减负增效,避免教师抢时间,争地盘,从而把自习课,活动课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自学、去选修、去活动、去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发展;折射过来,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也会更有“悟性”,思维更灵活,因而会更有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给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课堂是和谐的生态课堂。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使优秀学生转化为教学资源,各班级形成了以老师为核心,大师傅带小师傅的学习链,其作用不仅仅是使差生成绩大面积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且师生在互帮互学中加深友谊。总之,“自学”为应对全球化的时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展学”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提供了机会。“导学”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教法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的导演角色进一步突出。“两评”中学生之间师徒的评价培养了包容、敢于接受、直面失败的良好素质,学生自评则有助于给学生留下自我肯定的空间,提升学生自信力。

    “ 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的运用,使我校课堂教学已基本改变了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状况, 90%的教师能够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严格监控每节课的质量和效益;能够认真预设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状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也有所改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

    总之,我校的有效教学实验,不是单一从课堂改革方向进行,也并不只停留在教学层面,而是从育人目标、学风建设、学校管理、德育创新、校本科研等方面全方位渗透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其优势在于,有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有效德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由此多方力量形成共振,课堂改革动力十足,措施落实水道渠成,这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常态化和持久化。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师正在统一的基本模式下开发符合本学科特色的“三学两评”模式,展现出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上研究课的可喜局面。如今的海口九中,随着有效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打开了师生成长的空间,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